"搞技术没用!"这个句子很多科长及以上的人物都给我说过这句话,我向来是嗤之以鼻的。不过一个又一个的事实似乎不停地在印证着这话的正确性,就连科员们也开始奉为真理,仿佛这技术就真没用了吗?
我用7天的临牌法外狂徒时期,完全把这个问题想通了。大伙都知道,我搞了辆摩托,在正式牌照寄来前,公安会给一张临牌,这个临牌是张纸,对于摩托来说只能放在坐桶里,于是路上所有的摄像头都对我没了约束,想怎么开就怎么开。
早上从家到公司,导航显示45分钟,而我只用30分钟就到了。这其中节省的时间全是违规带来的,比如闯红灯、走非机动车道、走人行道、用右转道直行、用直行道左转、用左转道直行、实线变道、逆行等等。简单来说,我把45分钟的路程,缩短到了30分钟,靠的是改变规则。如果不改变规则,或者说在规则的框架下提高技术,也许是驾驶技术,也许是发动机技术,我想应该能够把45分钟的路程压缩进40分钟。两种方案的投入和效果是天差地别的,所以搞技术自然是没用的。
除了这种理性的分析,我还有实例进行验证。周三我从南四环去北五环学琴,正值高峰期,路上非常堵。我在最堵的西四环路上遇到了几辆大排量防赛和踏板(发动机技术远高于我的125踏板),车上的骑手全副武装(驾驶技术远高于我)。由于道路限速,他们在行驶时始终没有消失在我的视线外;由于红灯管制,我总能在白线前赶上他们。当路过一个超长红灯加超拥堵路口后,他们原地等待,我直接闯红灯,穿梭在东西南北的车流中过了该路口后,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。我的车速始终没有超过60,但我的高技术对手早就不知道被我甩了多少条街,搞技术确实没用!
我想聪明的你已经发现了关键所在,不是技术没用,是技术不适用。在摩托车通勤这个场景里,会开车才是技术,会开快车不是技术。会开车才能上路,我们比较的范围是会开车的人,而将这些人区分开来的是交通规则,用正式牌的交通规则和临牌的交通规则显然是不同的,那通勤效率自然也不同,这就是双轨制。但是如果我们把场景变成赛道,那交通规则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吗,有个J8作用。此时只看发动机技术,只看车手的驾驶技术,我这个跑60的,就是会被跑300的遥遥领先。
回到一开始,我始终对说技术没用的人嗤之以鼻,这只能证明你是个通勤玩家。我永远对赛道上的人充满敬意与向往,总有一天,我将于之同行!